酸枣仁,枯枝乔灌木或小乔灌木,高1~3m,枝节上的直的和微弯的刺。叶互生,长圆柱体形至蔟状披针形,长2~3.5cm,宽6~12mm,先端钝,角处有细锯齿状,基出三脉。花黄有机,常2~3朵簇生住叶腋;萼征、花蕾及雄蕊均为5出数;子房上位,2室,埋于花盘里,柱座2裂。核果小,长一个长方形或近一个长方形,暗鲜红色,味酸,果核两端常是钝头。盛花期4~8月,果期6月。生住朝阳或干涩山上、丘陵、道旁。主产四川、安徽、山东、黑龙江省。
酸枣小而圆,其核中仁微扁;大枣仁大而长,不类也。”《本草图经》谓:“今近京及东南州郡皆有之,野山多在坡坂及城垒间。似枣木而皮细,其木心赤色,茎秆俱青,花似枣花,11月耐用,紫橘红色,似枣而圆小味酸。” 东北地区最旱的那部药书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商朝历史:“补中益肝,坚舒筋活络,助阴气重,皆酸枣仁之功也。”北京在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中商朝历史,枣仁“熟用疗胆虚不了眠,烦渴虚汗之症;生用疗胆热好眠,皆足厥阴少阳药也。”